透过玻璃和《满月升起》的邂逅



在这个充满热闹和喧嚣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匆忙中错过很多美好和值得铭记的瞬间。它们如同流星般稍纵即逝,却又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正是这种美好和记忆的珍贵性,让我们渴望去追寻和珍视它们。而今天,我们有幸能够听到来自一位艺术家的故事,他的作品“满月升起”正是在追寻和珍视这种珍贵的美好和记忆。

《满月升起》
《满月升起》

在这次黄季的个展《满月升起》中,艺术家用玻璃字符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作品中的玻璃字符,记录着艺术家对保罗·鲍尔斯的诗句的感情,也提醒着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在《满月升起》这件作品中,艺术家串联起生活中那些孤立的片刻,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些片刻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透明的玻璃字符放置于地面上,从远处走来并不易被我们轻易所察觉,但走近时便会突然看到眼前一片波光粼粼。若隐若现的字符向我们娓娓道来感恩当下的价值,同时也敦促着我们需要练习珍惜当下与感恩的过程。我们都曾经笨手笨脚的忘记了对自己内心的照料,但当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周围的事物,去体验生命中的美好。在这些美好的瞬间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满月升起》
《满月升起》

艺术家说:展览背后的邂逅

《满月升起》
《满月升起》

Q:我也看到了黄季你最近还马不停蹄地在北京举办了自己的展览,能跟我聊聊最近的展览吗?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空间展览,更像一个在公共空间发生的艺术创作。

H:最近在启皓北京的中庭做了《满月升起》的展览。我一直在探索材料的可能性,试图挑战材料和我对材料的认知。这个作品在某些方面实现了我的愿望。

“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何时降临,我们才会以为生命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

然而每件事情都只会发生一个特定的次数,一个很少的次数,真的。

你还会想起多少次童年的那个特定的下午,那个已经深深成为你生命一部分、

没有它你便无法想象自己人生的下午?

也许还有四五次。也许更少。

你还会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也许二十次。

然而我们却总觉得这些都是无穷的。”

——保罗·鲍勒斯《遮蔽的天空》

我将这段文字用玻璃书写而成,由400多个独立的玻璃字母组成,展示在北京启皓中心的中庭。每一个字母都曾是熔化的玻璃,在凝固的瞬间定格。每个字母都是由热玻璃本身的热力、张力以及地球的引力所塑造的形态。

这个在启皓中庭展出的作品为我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互动方式。在安装过程中,有一个小孩在非常认真地观察我们清理和摆放这些玻璃字母,他问我们这些字母是不是冰块,他想摸一下。他对这些闪闪发光的字母十分着迷,这种对艺术的好奇心,让我觉得很温暖。这是一种不期而遇的美好,无法复制的美好。我们的记忆是短暂的,艺术可以成为保存体验的方式。有很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体验,都与这个作品融为一体。公共艺术相比画廊或博物馆的作品,它有不同的观看角度,我觉得这有点像我当时偶尔遇见保罗鲍勒斯这段独白时的感受。

Q:这种美好或是记忆是很稍纵即逝的,很瞬时的,是不期而遇的,是你美好而奢侈的愿望。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黄季你为什么对这段文字或是《被遮蔽的天空》如此感兴趣呢?

H:实际上,这句话和小说的内涵很吸引我,让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第一次遇见这句话是在西雅图的一个下午,当我走进一个墓地时,意外地发现了李小龙和他儿子Brandon Lee的墓碑。那里的风景美不胜收,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和湖。Brandon Lee的墓志铭上刻着这句话,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第二次是在听日本艺术家坂本龙一的专辑《Async》时,其中的一首歌曲《Full Moon》引用了这句话。他用音乐重新创造了这句话,将其朗诵了20多种语言,并加上了动人的配乐。这首歌在我的车里反复播放,渐渐地成为了我的生命的一部分。

《满月升起》
《满月升起》

之后,我回国开始创作,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句话。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与观众分享我遇见这句话时的那种偶然、惊奇和感悟。而这独白的出处《遮蔽的天空》这部小说,是一部代表虚无主义的经典作品,主人公对现实的厌倦和逃避,对未来有些天真甚至愚蠢的探索,最后可以说是悲惨的结局……其实都是因为自己自身的因素所导致的。在广阔无垠的天空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这句话为整个虚无主义的小说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虽然一切看似是虚无、没有意义的,但是只有怀着珍惜的态度,把看似没有意义的生活,活出每天、每个时刻的精彩,珍视每一个机会,才能打破这种虚无的设置。这句话成了虚无主义的解药。

(摘自 对话上海玻璃博物馆策展人 阳昕

展览的视觉延伸

《满月升起》
《满月升起》

在此次的展览视觉上,设计师提取作品中的“字”与“义”,刻意弱化设计的概念,在数字平面上也进行了一次玻璃与字体艺术创作。

现场的展板通过将logo字体解构再重组的方式进行切割与拼接,静谧地伫立在展馆之中;主视觉logo在画面中随着月光逐渐升起,纯净的、通透的、脆弱的、闪烁着,与玻璃作品交相呼应,与艺术家黄季一起述说着我们关于生命的理解,和玻璃工艺之美。

北京启皓文化基金会于2020年发起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主题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展示及对话活动,发掘和支持当代青年艺术家,并通过主题的设立和推动、线下的实体展览,鼓励艺术家与来自社区成员及更广泛的公众,开展充满趣味性的实验及深入探讨。

关于艺术家:

《满月升起》
《满月升起》

黄季,2017年本科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 2019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多伦多和上海,为南京艺术学院客座讲师。黄季的艺术创作呈现多元的面貌,展示了他融合东西方文化背景的特色,在理念和制作过程中打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在探索不同媒介与玻璃之间的关系,作品带给观众对于玻璃充满想象的独特思考空间。

黄季的作品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和英国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他的作品曾获得李宾斯基奖(Stanislav Libenský Award)意大利威尼斯玻璃周颁发的邦瀚斯奖(Bonhams Prize)。也被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上海玻璃博物馆(Shanghai Museum of glass),威尼斯玻璃博物馆(Museo del Vetro)等收藏。

黄季多年来在世界各地有诸多展览以及驻场经历,包括美国西雅图皮尔查克玻璃艺术学校(Pilchuck Glass School),意大利威尼斯勒功纳玻璃工作室(Laguna B Glass)以及加拿大多伦多海湾艺术中心(Harbourfront Center)。2021年黄季回国,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个展, 并受邀分别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玻璃工作室以及山东淄博颜神玻璃工作室驻地创作。(作者:王乃方)

特别感谢

摄影: 东升西影

视觉设计: 土旯埠设计 Toolab

山东淄博颜神古镇

上海玻璃博物馆策展人 阳昕

张雪

玻璃艺术大篷车

陶溪川玻璃工作室

远月心理工作室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