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作为私人空间的象征,早已超越了它原本的定义。它不仅是安身之所,更是自我表达、身份象征以及生活方式的具体呈现。对于今天的年轻一代,家更是展示个人品味与态度的文化画布,他们通过重新定义家的话语权,赋予居住空间以全新的情感与意义。家,不再是设计师的独角戏,而成为了每个人共同演绎的个人生活剧场。
二十年前,《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在中国创刊,彼时,潮流由权威媒体与品牌单向引领。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无数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体验,参与风格塑造。过去两年里,家居家装内容在小红书等互联网社区上蓬勃发展,小红书相关笔记数量增长了87.3%,相关品类的搜索量更是飙升了403%,今天的年轻人已然成为了家居潮流的塑造者和传播者,小红书2024 居住趋势也应运而生。
《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特别携手小红书,深入洞察中国家居行业变迁,共同发布《2024小红书居住趋势》。本次,让我们在《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全媒体编辑总监兼出版人颜宓、小红书商业耐消行业群总经理昂扬、小红书社区家居垂类负责人初枝的深度对谈中,见证年轻人居住观的前沿趋势。“家”的话语权,早已流动到了每一个居住者自己身上。
“拿捏家的话语权”,让“人”字再大一点
一个精心布置的角落、一件设计独到的家具,都可以通过其风格与细节,成为当代居住观念或审美趋势的侧写。过去,家居观念的传播往往由权威媒体和设计师主导,居住潮流大多自上而下地传递,标准化、同质化的设计成为主流。然而,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媒体的崛起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今天的消费者不再只是潮流的追随者,而是话语的发起者、风格的塑造者。在小红书这样的互联网社区,年轻一代可以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打破传统居住观的线性叙事,重塑家的定义。
而居住观的演变,实质上是从“物”到“人”的转变。人们不再被动接受设计师提供的成品,而是将家视为个人生命力的延伸。家的风格不再是模板的复制粘贴,而是通过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展示出独树一帜的面貌,“人感”成为最为重要的居住标准。无论是功能上的灵活性,还是审美上的多元化,家的形态因人而异,人比家更为重要。
在小红书社区上,相关的居住话题笔记曝光量同比增长334.59%,其中,“客厅布置”、“多功能空间” 等有关搜索量同比增长39.84%,笔记话题曝光同比增长319%。家居不再只是满足单一功能的空间,而是用陈设来丰富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的审美场域。“陈设时代,家的使用美学”成为新一代趋势,不再只是购买“家具单品”,而是倾向于购买“家居场景”,居住美学则从“软装时代”升级至“陈设时代”,家呈现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兴趣空间”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35%。“兴趣入家,让爱好参与设计”,家不再是单纯的居住场所,而是兴趣爱好的延伸。许多年轻人在家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手工区、读书角、健身房等。通过这些兴趣空间,家与人的连接更为紧密,也更具情感表达的温度。无论是通过空间布置展现个性,还是通过多功能家具实现生活方式的升级,家的本质,始终围绕着人展开。
小红书的相关数据指出,植物相关的搜索量同比增长40%,植物不再只是点缀,而是成为居家空间中的重要成员。植物带来的自然感、情感价值,赋予了家居空间更多温暖和人性化元素。家不再仅仅只是满足日常功能空间,而是一个情感交流与个性展示的场所,反映着居住者的内心世界。
“家是自我的延伸”,一种微观身份叙事
当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将居住空间作为自我身份叙事的载体。家,不再是某种宏大的社会地位象征,而是一个微观的、私密的个人世界。通过布置和设计,年轻人传达出他们独特的品味和生活方式,而这种自我表达,打破了传统的家居功能边界,彰显个性,保护个人的心理边界。
今天的年轻人通过家居设计表达自我,家成为了展示个性、表达态度的最直接方式。他们不再受制于传统的居住功能,而是通过家具布置、空间规划来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越来越多家庭开始打破居住空间的功能界限,例如,餐厅不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在非用餐时段,它可以变成手工台、学习桌,甚至是家庭的下午茶角落。通过简单的餐边柜或置物架的布置,空间功能可以自由切换,家的场景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
小红书的《2024小红书居住趋势》精准捕捉到了这一变化,提出了“空间边界弱化,个人边界强化”,“漫游式居住,宅家也要Homewalk”等居住观。家的空间边界被打破,例如,餐厅不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在非用餐时段,它可以变成手工台、学习桌,甚至是家庭的下午茶角落。年轻人通过简单的餐边柜或置物架的布置,空间功能可以自由切换,家的场景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在这个“精神角落”里,年轻人的自我也得以悉心安放。
而“漫游式居住”,反映了今天的年轻人不再将家定义为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流动的场域,一个可以自由游走、重新定义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兴趣融入家居设计,还是让爱好成为装饰的一部分,这些细节都展示出个体与空间之间新的互动方式,家成为了真正的私人生活剧场。
“家要有情绪价值”,松弛、自然的回归与可持续
家居,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精神解药”。与二十年前崇尚理性和功能的居住观不同,如今的家,承载着更多的情感和温度。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关注家居空间所带来的情绪体验。他们不再追求奢华的过度装饰,而是回归本真,追求自然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亲手营造,与家共同生长”,以手工 DIY的真实感,按自己的心意改造家,并滋养内心的自己,修复并优化自我与空间的连接感。
不仅如此,“返璞归真,对天然感上瘾”与“低耗生活哲学,可持续的松弛居住”也成为了新一代的居住风向。年轻人热衷于用天然材料和可持续设计,打造一个回归拙朴与自然、符合现代环保理念的生活空间;在家里,他们也可以切换至“低耗能模式”,轻装上阵,通过更顺手的设计、更易于维护的电器,降低人力与情绪的消耗。
同时,家更是提供情绪价值的避风港,给人即时的情绪张力。年轻人的居住观进入到了“20 分钟‘家’效应,家也有情绪张力”的新阶段,在他们眼里,灯光、音乐与色彩都可以托住自我,家不仅要治愈,也要包容喜怒哀乐。从回家那一刻起,紧张与压力随之消散,情感与温暖悄然涌入心灵。
为“偏爱”投票,家居行业营销趋势的变化
在数字化浪潮中,家居行业的营销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个的时代,消费者的行为开始反向影响品牌的产品研发和营销策略。对此,小红书社区家居垂类负责人初枝表示:“随着社会家庭结构发生重要改变,当代年轻人的生活观念与居住需求呈现出更多元的变化,以往静态且缺乏深度的人群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趋势发布和品牌主导的模式,逐渐让位于用户生成内容所推动的市场风向。年轻人在小红书等平台上,通过分享自己的家居改造和生活方式,为他们钟爱的产品和设计投下了“偏爱”的一票,推动着居住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了新一轮的消费风潮。
在今年九月份的小红书家生活品牌高层私享会和《2024小红书居住趋势》中,我们看到了小红书对于商业化和社区的联合观察。“那些随心流动的家、兴趣角落的变动,形成了先锋居住的理念,接入品牌和商业流量共同助推,观察对于品牌正向的影响,并复制到更多的品牌和行业中。”
“真正的趋势源于用户的讨论和发布,小红书再用运营的逻辑将其放大。” 根据小红书商业耐消行业群总经理昂扬的分析,今天的消费者在家居消费上更加理性,他们的决策不再仅仅依赖广告宣传,而是通过搜索,获得真实的用户体验与建议。比如,“城市文人风”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228.16%,笔记曝光量同比增长了249.32%,这显示了消费者对于具有东方美学和文化内涵的家居风格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他们在购买家居产品前,也会通过小红书搜索相关信息,以增进对风格趋势的理解,并扩大自己的灵感清单。
同时,年轻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的功能性满足,而是追求一种更加个性化、贴近情感需求的生活方式。客厅可以是零食车、移动游戏基地,甚至是宠物的衣帽间;厨房不再仅仅是烹饪食物的地方,而是可以变成家庭的社交中心。通过细分场景的洞察,品牌可以在细微的生活场景中找到突破口,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在今年春节期间,小红书推广了一款宜家小推车,原本是用来堆放杂物的单品,通过生活场景的重新塑造,成为了家庭中的多功能“战士”,既可以作为零食车,又可以作为游戏基地。这种细分场景的植入和场景化的推广,不仅使得这款小推车在平台上获得了大量的搜索和曝光,也极大提升了宜家在年轻人中的品牌好感度。
由此可见,年轻人的“偏爱”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决策,也反过来深刻改变着品牌的营销策略与产品设计方向。在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上,用户的每一次分享、每一个点赞,都代表了他们对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这种基于生活方式的“偏爱投票”,正在重塑整个家居行业的商业生态,推动品牌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情感共鸣和生活场景的精细化设计。这种互动式的营销模式,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同时也为家居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历经二十载,《ELLE DECORATION家居廊》见证了居住观的演变,这不仅仅是空间功能的变化,也是具象化的社会变迁。从本次与小红书的深度对谈里,我们看到了不断改变的“家”的意义,随着每一个个体的意识觉醒而不断改变。每一个家,都记录着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对情感与生命的深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