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看懂并且共情《头脑特工队2》的观众应该都被关在办公室里,而走进电影院叽叽喳喳,把它当成卡通片看的暑期学生,并不明白,青春和成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部电影恰好印证了海明威说过的一句,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poster of the film inside out 2
douban

这大概是皮克斯历史上“拖延症”犯得最厉害的一次。时隔9年,我们才等来了续集。如果看第一部时你在高考,现在应该已经被社会狠狠修理成了一名娴熟的打工人。而电影中的主人公小女孩莱莉只是从11岁,长到了13岁。两年足够让一个抓住童年尾巴的小丫头,变成初入青春期的少女。

a group of children in a classroom
douban

目前这部电影已经成为了2024年全球最卖座影片,6月底全球累计票房突破10亿美元,轻松超过了《沙丘2》。豆瓣超11w人打分,评分高达8.4。

01 解构大脑,先学会辨认自己的情绪

你相信自己脑子里或者一群小人儿吗?他们控制着,表达着你的喜怒哀乐。

你也认为成长是件坏事情?

a group of people in clothing
douban

2015年,皮克斯带来了《头脑特工队》,这部动画电影以脑科学为依据,将人的情绪外化成实体:一支情绪小队,包括乐乐、忧忧、怒怒、怕怕和厌厌。这样的角色设置对应了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人类的六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和惊讶。

a group of kids holding brooms
douban

主人公莱莉是个典型的美国女孩——一头金发,有着东亚小孩都羡慕的父母,给予她足够但不过度的爱与尊重,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因此在她大脑的长期记忆区中储存着的几乎都是代表快乐的黄色玻璃球。

a cartoon character standing in front of a colorful wall
douban

然而,电影中的世界过了去了2年,莱莉经历了搬家和转学,她从从小长大的淳朴的明尼苏达搬到了繁华都市旧金山,从单纯的童年进入了敏感的青春期。于是,更多的小人儿在她脑子里生成了:它们以焦焦(焦虑 Anxiety)为首,还包括慕慕(羡慕Envy),尬尬(尴尬Embarrassment)和丧丧(倦怠Ennui)。

a group of toys
douban
artoon characters
douban

他们后来者崛起,强势占领了莱莉的大脑控制台。发现了吗?人的情绪中,只有“快乐”这一种完全积极、所谓正向的情绪,其他的都或多或少带着“负面”能量,人越长大,感受到的越多,负面的情绪越多。

所以,这么看,成长真的是一件“坏”事吧。

02 拥抱并允许每一种情绪,是成长的开始

每一种情绪在升起的时候,都是有原因的

而让我们产生痛苦的,并非情绪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对情绪的不接纳

看到它,允许它,接纳它

让情绪像风一样穿过身体,这是成长的开始。

还记得第一部的结尾吗?莱莉的记忆区中第一次生成了一颗既有带有快乐又带有忧伤的核心记忆球——标志着她童年时代的结束,因为她学会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可以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件事之一:我们没有纯粹、简单以及没有代价的快乐。明白了这点,便是成长的开始。

a group of colorful bubbles
douban

第二部中,莱莉经历了和童年好友分离,要面对全新的环境和冰球队选拔的压力,这一切都让青春期的她充满了焦虑。哦,焦虑出现了。长大后的我们对它无比熟悉,甚至任由它每天霸占我们大脑控制台的C位。但,它并不是天生就在的,不是理所应当的。

a group of kids wearing hockey uniforms
douban

电影中,焦焦出现在控制台时拎着6个行李箱,它说这是“有备无患”,为了预防坏情况的发生,其实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想太多!这就是焦虑最原始的动因,不是吗?焦焦接手后,脑细胞都在加班加点的幻想“未来可能发生的100种糟糕情况”。于是,接下来就是熬夜、辗转难眠,然后掉头发。

a group of people in clothing
douban

虽然,焦虑大概率已经成为了我们常态,但这部电影还是试图让我们“放过自己”,让我们看到其他情绪的存在,已经脑海中正在拼命进行地“一场自救”。当然,我们不能把焦焦,或是任何一种情绪赶出大脑,因为你已经学会了,世界上没有纯粹的事,情绪往往是混杂的,喜忧参半,甘苦共有。

03 一生要强的东亚人,正在学习自救

东亚小孩的童年需要面对的,可不是落选高中冰球队这种级别的苦恼。

无法打破原生家庭的沟通模式,又被成功学一类的价值观反复洗脑

就连想要躺平、反内卷都会被专家说“不努力”

在抑郁症、焦虑症高发的时代,我们要学会自救

作为一个东亚小孩,当然如果你足够幸运成长在一个没那么典型的东亚家庭,那我们的“慕慕”要跑出来了。

a child holding a toy
douban

我们应该很早就在不自觉中把焦焦、慕慕、丧丧合三为一了。我们需要满足父母的期待,在卷生卷死的应试教育里活下来,需要自己学会一些学校和家长都刻意避而不谈的东西,需要面对集体主义和自我个性之间的battle……需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找到,看清,接受,认可“我自己”。

当代反内卷的年轻人们开始在上进和上班之间选择上香,遁入寺庙道观寻一方清净。或者开始下载各种正念冥想App,练习如何增加觉察,与情绪和平相处。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website
VCG

《头脑特工队2》成为了一部分人的“解药”。我们是这样成长的,我们曾经有过快乐的记忆球,可是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长大后,快乐有时伴着忧伤,羡慕有时带着愤怒,害怕有时会掺杂尴尬……滋味是很奇妙的。

电影中还有一个戳心的细节,莱莉妈妈的大脑控制台C位是忧伤,而爸爸的C位是愤怒。

长大的真相就是,复杂的快乐,别有风味。

a person wearing headphones and sitting in a car
douban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充满情绪危机的时代,好在,相比我们的父辈而言,我们已经开始学着直面,尝试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认同“成长的代价”,努力地自我和解,自我治愈。也许从看电影可以放声大哭开始,坦然拥抱每一刻的真实自己,比个心。

撰文:林佳树

图片来源:CFP、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