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本届活动特邀三位来自中法两国、在身体探索上有独创性语汇的编舞家带来原创作品,彰显当代女性编舞能量场域中的创造力与思考力,推动两国文化艺术交流。

左起: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蔡金青,中国新生代编舞家古佳妮,中国初代编舞家侯莹,法国中生代编舞家 朱莉·妮奥奇(julie nioche),资深表演艺术策划人与制作人葛慧超,西岸美术馆执行馆长陈安达
左起: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蔡金青,中国新生代编舞家古佳妮,中国初代编舞家侯莹,法国中生代编舞家 朱莉·妮奥奇(Julie Nioche),资深表演艺术策划人与制作人葛慧超,西岸美术馆执行馆长陈安达

由资深表演艺术策划人与制作人葛慧超策展,本届舞蹈节以“身体之重”(Body Matters)为主题,结合影像、主题对话、工作坊以及即兴舞会等多种形式,借由舞蹈这一古老的语言探索女性、身体与空间,书写当代的美与自由。

法国中生代编舞家朱莉·妮奥奇(Julie Nioche)与中国初代编舞家侯莹首次合作,共创双人舞作品《一石一鸟》(Differences)。两位拥有三十多年舞龄的资深舞者,以身体质感和文化记忆的差异为灵感起点,以即兴舞蹈为方法,抵达彼此间的理解与尊重。朱莉·妮奥奇在她的另一部作品《路尽无尽》(L’impassé-e)中,与中国年轻舞者共创互动式演出,探索一种将艺术家与观众温暖联结的全新方式。中国新生代编舞家古佳妮则带来全新作品《褶皱》(Morphing)纯简版,通过锋利、凶猛的动作质感去反思现代时间对于生命的加速。

《一石一鸟》(differences) 编舞:侯莹、朱莉·妮奥奇
《一石一鸟》(Differences) 编舞:侯莹、朱莉·妮奥奇

活动期间,“跃动她影在西岸”联合编舞家、知名学者和策展人,邀请公众积极参与到思想碰撞与身体实践当中。

《路尽无尽》(l’impassé e)编舞:朱莉·妮奥奇; 舞者:胡应超,沈韵琪,盛晓叶子,徐晓玲,徐一鸣,张旭
《路尽无尽》(L’impassé-e)编舞:朱莉·妮奥奇; 舞者:胡应超,沈韵琪,盛晓叶子,徐晓玲,徐一鸣,张旭

三位编舞家与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就“边界的意义:重塑身体”这一话题展开对话,探讨舞蹈连接身体的物质性与建构性的特殊能力。“即兴中对话:理解差异”的对谈中,朱莉·妮奥齐和侯莹一同分享共创背后的经历,以及差异如何成为创作的灵感,成为理解自身的通道。围绕“慢工出细活:减速时代”的话题,古佳妮坦陈艰辛的创作历程,并与当代表演研究者张渊一同讨论青年编舞家的现状与未来。

《褶皱》(morphing)“跃动她影在西岸”纯简版特别呈现 编舞:古佳妮; 表演者:王宣淇,明达,杨莹,曾玙霖,张键,古佳妮
《褶皱》(Morphing)“跃动她影在西岸”纯简版特别呈现 编舞:古佳妮; 表演者:王宣淇,明达,杨莹,曾玙霖,张键,古佳妮

舞蹈工作坊带领参与者体会“限制中的流动”,放松地直接链接身体和内心,觉知与时空、环境之间的关系。夜间的即兴舞会则邀约编舞家、舞者、音乐人和观众一道,享受舞蹈的乐趣。

此外,启幕之夜还特别呈现了为本届“跃动她影在西岸”特别创作的纪录短片:《身体之重Body Matters》。叙事之旅从尼泊尔加德满都、法国南特一路跋涉到北京和上海,记录下三位编舞艺术家身体与心灵的游历、寻找与抵达。

“跃动她影”项目由开云集团于2015年在戛纳电影节上首次发起,以表彰镜头前后女性电影人的突出贡献。近年来,该项目逐渐从电影领域,拓展到了摄影、艺术、设计、音乐等领域,并于2021年,首度将触角延伸到舞蹈与编舞领域,发起“跃动她影在西岸”。

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蔡金青表示:“‘跃动她影’始终积极赋能女性艺术家的创造力,以多元形式打造一个改变观念的先锋平台。我们很欣慰地看到,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之际,聚焦舞蹈与编舞领域的‘跃动她影在西岸’再度启幕,不仅持续激发中法编舞家的创作与探索,同时为思想与灵感的碰撞开拓空间。未来,开云集团将依托‘跃动她影’这个核心平台,继续与国内外知名文化交流与艺术机构合作,为女性创意力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支持。”

西岸美术馆执行馆长陈安达表示:“作为公共机构,西岸美术馆不断探索浸入性、剧场性的内容建构,结合美术馆空间和艺术内容的自由性,不断尝试打开艺术与公众的链接,深入激活美术馆的公共属性。我们与开云集团呈现的 ‘跃动她影在西岸’已然成为感受表演艺术与舞台艺术新面貌的项目。未来,美术馆也将持续推动各条文化主线的专业呈现,让美术馆成为激发不同人群、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可以碰撞、互联的共创之地。”

第三届跃动她影在西岸当代舞蹈节

Women In Motion at West Bund

日期:2024921日至922

地点:西岸美术馆,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

策展人简介

葛慧超:

身身不息创始人,表演艺术策划人与制作人。致力于包容性艺术、当代舞蹈、身体研究。IVLP国际访问者领导力项目学友及2023学友奖获得者,PFP学友,2023届银杏伙伴。她拥有丰富的制作与国际合作经验,其制作的作品包括舞蹈《涂图Tu Tu》、《意外Moment》、《色线Track》、《盛会GALA》厦门版/北京版等,其制作作品曾受邀参加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际艺术节;她与十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及编舞家建立了合作,策划及发起了多个艺术节项目,包括Touch接触即兴艺术节(2017-)、星空艺术节Luminous Festival(中国首个包容性艺术节)(2019-),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2019-2023),旨在推动文化与艺术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建立丰富的身体场域及广泛的社会参与。

艺术家简介

朱莉·妮奥奇(Julie Nioche):

编舞家、舞蹈家和整骨治疗师。于1995年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CNSMDP);她于2007年创立A.I.M.E.协会,作为她本人艺术项目的载体,也是专注于社会问题的集体研究和创意项目的孵化器;她于2009年完成了骨科培训,并参加了多次医学伦理会议。此外,她还获得了心理学学位。 2022年,朱莉·尼奥奇(Julie Nioche)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Lettres)。她一直围绕身体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发展她的创作过程和研究。她将身体练习和舞蹈即兴创作相结合,发展出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创作者的舞蹈。她的作品的核心是寻找并创造一个非普通的、强大的身体,即使在受到约束或变得脆弱时,它也会成为一个充满梦幻般的形象和充满想象力的产物的宝库。

侯莹:

舞蹈家,旅美先锋编舞家,侯莹舞蹈剧场创办人及艺术总监。1996年,凭借《夜叉》在国际舞坛崭露头角;2001年,获得亚洲文化基金支持赴美留学;2002年加入纽约沈伟舞蹈团(Shen Wei Dance Arts),并成为该舞团的灵魂人物,后期担任舞团排练总监;她曾三度登上《纽约时报》,并被誉为2004年年度最卓越舞者;2008年,侯莹回国参与奥运会开幕式“画卷”舞蹈编创;2009年,侯莹将舞蹈创作重心移至北京;2011年,在北京成立侯莹舞蹈剧场,大力推动现代舞的即兴创作及教育。

古佳妮:

独立创作者,涉及身体运动研究,物件与空间。2012年开始编舞,与李楠进行“GO&N SPACE” 身体计划。 2016年她发起十口无团,并与王宣淇共同建立至今。在此期间通过创作探索身体与环境间的复杂关联,并致力于当下身体语言的动态研究,以对力的细微观察,创建连接与空间想象。2019年,她获得亚洲文化艺术基金纽约奖学金(Asia Arts and Culture Foundation New York scholarship),并前往纽约进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她持续将“杠·推力双人连接运动”练习作为身心内观的练习通道,并在十年的时间里,拓展出一系列关于身体练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