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匠心解构,演绎东方美学
把深山村落的质朴民风带到潮流前沿,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拥有国际化叙事,品牌总设计师、贵阳市银饰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晓,以苗族铜鼓文化为魂,通过花丝镂空工艺重构太阳纹、翔鹭纹等古老图腾。“银色绽放”系列中心铜鼓浮雕采用毫米级银丝叠织工艺,在镜面T台折射出千年鼓韵的现代光影。而“松蝶笈语”套链则从“蝴蝶妈妈”创世神话中汲取灵感,运用动态银丝编织技术,使蝴蝶振翅的瞬间定格为可佩戴的立体诗篇。
这些镌刻着苗族传统图腾的银饰以全新的姿态吸引着时尚界的目光,它们后背既是苗银锻制技艺的极致呈现,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国际表达。它们,让古老的文明在当代时尚语境中鲜活起来。
二 文化传承,张扬民族自信
苗族银饰,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流淌着千年民族记忆。它于苗族文化中早已超越装饰本身,成为承载历史脉络、寄托宗教信仰、标识社会身份的精神符号。
作为“轻山见漫”银饰的主创者与非遗传承人,张晓的创作始终扎根于苗族文化的土壤。自幼浸润在淳朴的苗乡民风里,他始终以“让传统活在当下”为初心,专注于苗族文化与当代时尚的融合。“为作品注入灵魂,离不开纯手工的匠心传承。”这是张晓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创作理念。他以银为媒,搭建起民族与世界的桥梁,让曾藏于深山的银饰瑰宝,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潮流美学的一部分。
三 守正创新,时尚圈层共鸣
当米兰——这座承载全球时尚话语权的设计之都,迎来轻山见漫的亮相,中国苗族非遗便不再是局限于地域的文化符号,而是以平等对话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此次展示打破了“文化猎奇”的刻板视角,让苗族银饰从“被观赏的他者”转变为参与现代美学建构的主体,用非遗技艺的东方底蕴,与世界时尚语境完成深度共鸣。
在非遗传承的命题中,“守正”与“创新”的平衡是破局关键,张晓及其团队以“传承民族文化,发扬非遗技艺”为核心,既坚守苗族银饰的核心手工技艺,又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重构其形态与功能;更跳出单一的银饰创作,让苗族文化从“工艺”延伸至“生活场景”。这种探索,不仅让作品贴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更让“轻山见漫”突破地域边界,为非遗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铺就了可持续的路径。
从贵州深山到米兰秀场,“轻山见漫”用非遗的力量完成了一场惊人的文化突围。正如品牌名称所喻,它让沉重的文化积淀化作轻盈的时尚语言,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的交汇点上,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非遗新篇。未来,随着品牌时尚语言的定格,这份源自苗岭的银白光芒,必将照亮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