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以高第建筑与地中海光影闻名的城市里,手工艺不仅是传统,更是未来的语言。由加泰罗尼亚工艺中心Centre d’Artesania Catalunya主办的 Contemporania 巴塞罗那手工艺双年展,在原为西班牙王室所属的佩德拉尔贝斯宫Palau de Pedralbes举办。再次以当代视角诠释“手作”的文化价值与创新潜能。

作为推动加泰罗尼亚地区手工艺产业发展的核心机构,加泰罗尼亚工艺中心长期致力于提升本地工艺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并通过展览、活动与推广计划,让匠心走向世界。Contemporania 双年展,正是这股能量最具代表性的舞台——来自全球的艺术家、设计师汇聚于此,让传统与未来在手艺之间对话。

每一件作品,都有值得被诉说的故事——这是 Contemporania 主创团队的信念。

东方视角的唯美诗篇与高超技艺

本届双年展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几位来自中国的女性艺术家。她们以独特的东方感性与当代语言,为全球工艺界注入全新叙事。

张慧敏(Huimin Zhang)的珠宝作品跨越文化与材质边界,以东方哲思结合当代设计语言,探索珠宝作为情感与社会对话的载体。她的作品已被英国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收藏,本次更凭借 Fira Author Award 再度引发瞩目。创作的初心,竟是为了鼓励罹患乳腺癌的好友重拾勇气——艺术的疗愈力量,在她的作品中绽放成温柔而坚定的光。

1

刘思羽(Siyu Liu)则以传统地中海篮编技术融合柔性纸纤维,创造出带有肌理与皱褶的立体容器。她说:「我创作的地方,就是我自己的床。」那份真诚与生命力,正如她作品中干旱的仙人掌与珊瑚意象——顽强、生动、自由呼吸。

1

来自中央圣马丁的蔣文音(Wenyin Jiang),以 NIBIRU 系列重新定义“可穿戴艺术”。她将声音融入珠宝设计,让作品能随佩戴者的动作发声,象征人与宇宙的共振。她特别标注「responsibly sourced gold」——一份对环境与社会正义的承诺,让作品的光芒不止于外表。

1

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还来自加泰罗尼亚艺术家 Edgar Massegú。他将艺术视为一种社会转化的工具,以诗意的视觉语言揭示社会不公与生态混乱。其创作跨越土地艺术、大型装置与纸雕塑,足迹遍及日本、冰岛、中国、澳洲、法国与西班牙——他的故乡正是达利成长的 Empordà,那片土地的魔幻气息在他作品中延续。

1

双年展背后的力量:手艺的国际联盟

同场亦可见中国力量的身影——由世界匠人大会特派代表出席,与欧洲同行交流,期望在未来为更多中国工艺家搭建国际舞台。European Crafts Alliance(ECA)是一个总部位于比利时的欧洲工艺非营利网络组织,汇聚20多个国家的工艺协会与机构,致力于提升工艺在社会、文化与经济层面的价值。ECA通过政策倡导、行业研究、培训项目、跨国合作及数字化推广(如“Craft Your Online Market”)等方式,支持工艺师和工艺组织增强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

1

在 Contemporania 的背后,凝聚着一群为手艺文化默默奋斗的推手。

米开朗基罗基金会及旗下工艺运动平台 Homo Faber ,也积极倡导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让工艺成为具全球影响力的语言。

Loewe 基金会则以 2016 年由 Jonathan Anderson 创立的 LOEWE Foundation Craft Prize 为标志,持续推动当代工艺的卓越与创新。

Paulo Ribeiro,Joya Barcelona 艺术珠宝博览会创办人,收藏逾两百枚胸针,是西班牙艺术圈最具魅力的灵魂之一。

1

匠心为桥,文化为光

资深国际媒体关系咨询顾问,播客《摩登女儿国 Ladies Odyssey主理人,作者Amber Chan说:从纸到金,由手到心。Contemporania 不只是展览,它像一个放大镜,把文化、创新和人性的火花都照进现实。在机械化吞噬手工艺的时代,加泰罗尼亚工艺中心和伙伴们用行动告诉世界:手作不只是过去的记忆,更是未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