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背景下,微型交通(Micro-Mobility)正经历从工具到生活方式的范式转移。中国E-Bike市场正呈现"双增长"特征——年轻用户占比增长快速,高端车型销量年增幅超出预期。在这股浪潮中,不少国内外品牌纷纷“下海”,源自荷兰的BIJEN以独特的"科技美学双螺旋"战略,也在试图改写高端出行市场的游戏规则。
市场观察:从功能消费到意义消费的转型
据《2024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自行车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双增长,进口市场呈现高端化趋势[1]。这背后折射出新消费群体对"出行价值"的重新定义:既要满足通勤刚需,更要承载生活态度表达。
"当骑行从A到B的位移变成从焦虑到自由的转换,产品就成为了生活提案的载体。"BIJEN中国区负责人在受访时指出。目前该品牌大部分受访者将"骑行体验的无缝融入生活场景"列为选购核心指标。
蜂群启示录:一个荷兰品牌的东方进化
作为欧洲骑行文化的范本,BIJEN(荷兰语"蜜蜂")自2018年创立以来始终践行"蜂群哲学":蜜蜂,象征着勤劳、环保与自由移动,穿梭于花间,为世界带来生命力,而BIJEN希望通过产品,为人们搭建起从效率到幸福的桥梁,帮助他们重新"迎接"生活的美好——从城市到自然,从快节奏到慢享受。
一款短途交通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在高效出行的同时,享受更健康、更自由、更愉悦的生活,这样的‘工具’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BIJEN的创始团队坚信BIJEN的产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无论是城市通勤、休闲骑行,还是自然探索,BIJEN都希望成为连接人们内心与世界的伙伴,让每个人在路途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内心的自由。这种将工程思维与生态伦理深度融合的理念,恰与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形成跨时空共鸣。
向绿而行,构建可持续出行生态
BIJEN不仅关注产品性能,更致力于推动行业绿色转型。BIJEN的产品供应链全程采用可回收材料,并与荷兰格罗宁根市政府合作推广城市骑行基础设施。2024年,BIJEN在中国上海开设了首家门店,并联合中荷专家举办“城市短交通可持续发展论坛”,进一步探讨了骑行对城市宜居性与居民健康的深远价值。
未来进行时:重新定义城市出行生态
据了解,2025年BIJEN拟在中国开设更多线下体验店,并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品牌将依托线上社群与线下活动,打造“出行+”生态圈,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加入绿色出行行列。正如BIJEN全球首席技术专家Joerd van der Meer所言:“我们期待与中国消费者共同书写城市出行的未来篇章。
当我们在谈论E-Bike时,本质上是在探讨现代人如何重构与城市的关系。BIJEN的中国故事,或许正在为这个时代写下新的注脚——那些穿梭于钢铁丛林中的骑行身影,终将连结成改变城市DNA的文明脉络。
[1] 《2024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美骑网&京东运动https://www.sohu.com/a/852457704_12175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