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既凝结着自然万物的丰沛活力,又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时至今日仍是珠宝设计领域的典范。而在他璀璨艺术生涯中,有一位举足轻重的支持者——瑞秋·兰伯特·“邦妮”·梅隆(Rachel Lambert “Bunny” Mellon,简称“梅隆夫人”)。这位以园艺与收藏著称的传奇女性,不仅与史隆伯杰有着深厚情谊,也是他重要的灵感缪斯与赞助人之一。

让·史隆伯杰与邦妮·梅隆 luc buchage拍摄 橡树泉花园基金会提供
让·史隆伯杰与邦妮·梅隆 Luc Buchage拍摄 橡树泉花园基金会提供

「邦妮·梅隆的园艺世界」

邦妮·梅隆对植物与园艺的热爱贯穿了她的一生。十岁时,她便开始收集植物学书籍;十二岁,她已成为一名积极的园艺爱好者。这些早年经历唤醒了梅隆夫人对自然与美的热情,也让她逐步培养出对植物学知识与景观设计的深切求索。通过自学,她成长为享有盛誉的园艺设计师,其代表作包括白宫玫瑰园(Rose Garden)与东花园(East Garden)。其中,白宫东花园为纪念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而重新命名(现称“杰奎琳・肯尼迪花园”)。

garden shed with a stone exterior and wooden roof in a lush garden
橡树泉庄园 - 花园(Exterior),图片由Adrian Martin拍摄
pathway bordered by greenery leading to a building
橡树泉庄园 – 花架(Trellis),图片由Fujio Emura拍摄

梅隆夫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敏锐的观察,亦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在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珀维尔(Upperville)的橡树泉庄园(Oak Spring estate)中,每天清晨,她都会在卧室窗外的小木桩上放置半只苹果,以吸引鸟儿前来造访——其中,活泼俏皮、歌声婉转的知更鸟便是她最喜爱的访客。

橡树泉庄园不仅是梅隆夫人的私人居所,更是她园艺事业的核心所在。除了在此实践园艺理念,她在庄园内还拥有一座图书馆,馆内珍藏着大量以植物与园艺为主题的书籍、手稿与艺术作品,这些收藏既充满美学价值,亦具有深远的历史与文化意义。梅隆夫人希望这些藏品能成为后世学者的知识宝库,因而在1993年她成立了橡树泉花园基金会(Oak Spring Garden Foundation,简称OSGF)。

greenhouse interior featuring potted plants and decorative elements
橡树泉庄园 – 温室(Greenhouse),图片由Fujio Emura拍摄

2014年,在梅隆夫人离世后,基金会愈发明确而坚定地守护她留下的成果与理念。图书馆及其馆藏构成了基金会项目的基石,为植物、园艺以及景观设计领域的学习、研究与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时至今日,基金会始终致力于启发人们对植物园艺文化历史与未来的创新想法与大胆实践,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与公众参与,传递梅隆夫人对植物、园艺以及景观艺术的热爱。

尽管如今的橡树泉庄园整体规模有所缩减,基金会仍悉心守护邦妮·梅隆宅邸、花园与庄园所承载的精神与美学内核,其举措之一是对橡树泉庄园花束顶饰的保护。这件作品由让·史隆伯杰在20世纪60年代初打造,以镀铅铜材质塑造了一束置于瓮中的花束造型。几十年来,这件作品一直矗立在温室屋顶之上,在自然的侵蚀下日渐脆弱,因此橡树泉花园基金会于2018年将原作收藏保管,并用铜与青铜打造的复制品替代。这件作品展现了让·史隆伯杰的非凡艺术创想,亦象征着他与邦妮·梅隆之间的深厚情谊。

garden landscape featuring a greenhouse and gravel pathways
橡树泉庄园 – 温室花束顶饰,让·史隆伯杰设计

「珠光中的深厚友谊」

作为20世纪最具天赋的艺术家之一,让·史隆伯杰以独到的色彩美学、黄金的创新运用与雕塑般的造型语言,将自然与想象化作栩栩如生的珠宝杰作。这些作品吸引了包括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等名流青睐。

在众多藏家之中,梅隆夫人尤为特别。她以草木花卉诠释园艺之美,为史隆伯杰带来无限创作灵感;史隆伯杰则以珠宝再现自然生机,将其定格为永恒诗意。正因这份对自然的共同热爱,他们的友谊超越普通藏家与设计师的关系,化作彼此灵感的滋养与回响。

letters with handwritten notes and illustrations on paper
让·史隆伯杰给梅隆夫人的信件,由橡树泉花园基金会提供

让·史隆伯杰的标志性作品“石上鸟”胸针,自1965年诞生起便成为蒂芙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梅隆夫人就是首批“石上鸟”胸针拥有者之一。这枚胸针采用蛋面形青金石,其上伫立的小鸟镶嵌钻石与黄钻,钻石的璀璨火彩与青金石的深邃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兼具灵动与优雅的独特魅力。梅隆夫人对这件设计的热爱,并不止于将其珍藏于匣中。每当自橡树泉庄园动身前往纽约的住所时,她都会在自己的贝雷帽上别上一枚“石上鸟”胸针,以此作为踏入都市生活的独特仪式。

jewelry pin featuring a bird design with colorful gemstones
1976 Blue Book,来自蒂芙尼古董珍藏库(左)“石上鸟”胸针,邦妮·梅隆的收藏(右)

今年,正值“石上鸟”胸针问世60周年,蒂芙尼推出全新“石上鸟”系列作品,不仅涵盖多款高级珠宝,更是首次将这一经典形象引入精品珠宝领域。从细致描摹小鸟的具象表达,到提炼“飞羽”元素的抽象演绎,品牌珠宝与高级珠宝首席艺术官Nathalie Verdeille同样根植于自然生机的创作,仿佛与让·史隆伯杰、梅隆夫人产生了跨越时空的交集。而当小鸟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橡树泉庄园时,昔日的灵感与风格从未褪色,在当下依然闪耀着灵动的光辉。

two distinct necklaces displayed against contrasting backgrounds
于橡树泉庄园拍摄的全新“石上鸟”作品
jewelry display featuring a gold bird pendant necklace and a silver braided choker
于橡树泉庄园拍摄的全新“石上鸟”作品

除了“石上鸟”胸针,梅隆夫人最喜爱的史隆伯杰作品之一是茉莉花造型项链。这件也被她亲切称为“Breath of Spring”(春之气息)的项链,镶嵌数十颗大克拉彩色蓝宝石,黄金与钻石打造的藤蔓缠绕其间,仿佛能嗅到阵阵花香。这条作品既展现出史隆伯杰对自然的敏锐感知,也呼应了梅隆夫人对园艺世界的喜爱。另一件同样充满趣味的收藏,是诞生于1967年的水母造型胸针。让·史隆伯杰从梅隆夫人被水母意外蛰伤一事中获得灵感,打造了他珠宝艺术生涯中第一款水母造型胸针。月光石与钻石的组合巧妙重现水母独特的通透与光泽,黄金材质的触须则可随佩戴者的举止轻盈摇曳,宛若海中生灵般灵动曼妙。

让·史隆伯杰高级珠宝系列茉莉花造型项链(相似款)
让·史隆伯杰高级珠宝系列茉莉花造型项链(相似款)
jellyfishshaped brooch featuring various gemstones
水母造型胸针,让·史隆伯杰1967年为蒂芙尼设计,詹妮弗·提莉(Jennifer Tilly)提供

从橡树泉庄园温室屋顶上的花束顶饰作品,到“石上鸟”胸针、茉莉花项链与水母胸针,每一件作品都彰显出让·史隆伯杰无与伦比的匠心创意,也折射着他与邦妮·梅隆之间的深厚情谊。如今,随着全新“石上鸟”精品珠宝与高级珠宝的推出,这只深受蒂芙尼喜爱的小鸟再次展翅——它承载的不仅是珠宝艺术的隽永风华,亦是两位传奇人物对自然的共同热爱与温暖共鸣。每一次的飞翔,都是对友谊、艺术与自然之美的永恒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