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柏丽尔熄灭烟,脱了鞋,将目光投向熟悉的广场。在暮色变幻的阴影中,沿着广场的建筑正慢慢消失在天鹅绒般的温柔晚风中。此时此刻,嘉柏丽尔或许未曾想象过,其中一幢,更准确地说,芳登广场18号,将在日后成为香奈儿的重要之地。
回到最初的1686年,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地点在后来会与香奈儿产生命运般的关联。为了让学院和皇家图书馆能在此落座,凡尔赛宫杰出的建筑师——芒萨尔(Mansart)负责设计了这个广场,当时的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路易十四骑马的雕像。广场时不时地被封闭起来以举办舞会,广场的外墙甚至在人们还不知道其中会进行何种活动的时候就已经建好了。1723年,一位名为纪尧姆·克雷萨尔(Guillaume Cressart)的人在芳登广场18号建造自己的住宅,而彼时这个地点已多次易主。
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这栋建筑拥有了不同的命运,它成为一个俱乐部,时髦的年轻人们会来这里看演出和展览,甚至练习击剑。
几个世纪以来,芳登广场18号的主人还包括了威斯敏斯特银行。而嘉柏丽尔曾与第二代西敏公爵,休·理查德·亚瑟·格罗夫纳陷入爱河,仿佛是命中注定的情缘。
1997年,追随着香奈儿女士的步伐,香奈儿入驻芳登广场18号,这里成为高级珠宝和腕表的世界:从高级珠宝与腕表创意工作室到工坊,从品牌传承部收藏的系列作品到腕表与高级珠宝店,美梦在这里逐一成真。在这里,香奈儿腕表创意工作室总监Arnaud Chastaingt把时间雕琢出形状,香奈儿高级珠宝创意工作室总监Patrice Leguéreau将梦想印刻进珠宝。
也是在这里,在技艺精湛的工匠巧手中,最珍贵的材质和最稀有的宝石焕发生机。最重要的是,步入芳登广场18号的人们在这个建筑中感受嘉柏丽尔·香奈儿的魅力:这里是品牌传承的鲜活化身,这里的一切交由自由与创造力掌管。
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著名的美国建筑师Peter Marino再次创新诠释了这个三层空间,打造了一家全新的腕表与高级珠宝店。纯净流畅的线条、艺术与工艺的结合以及非凡绝伦的精湛技艺在此凝聚,以极具当代感的方式呈现出了香奈儿女士的私人世界。
走入芳登广场18号再次探索,便是走进了香奈儿女士的人生旅程,踏进了她的世界和其梦想之境。
在入口处,带有开放式墙面的门厅仿若迷宫,在金色、米色与棕色的漆面板中,静静等待旅程被开启。
透过玻璃橱窗,臻品珠宝耀目而璀璨,参观者的目光由此被引向腕表与高级珠宝店的不同角度,不同的场景仿若呈现于眼前的戏中戏。
由Delos & Ubiedo设计的优雅边桌与Idris Khan创作的 “Eternal Movemen”作品(2012)也同时映入了眼帘。
在腕表与高级珠宝店入口的右侧,气势恢宏的铜制镂空屏风伫立于面向芳登广场的玻璃橱窗前,并将空间划分为几个区域。墙面上的黑漆或黄金编织的浮雕图案让人想起香奈儿女士在康朋街31号的私人寓所,那里装点着乌木漆面屏风,墙面则饰以金色麻布的面料。
桌子与窗框点缀着镀金的青铜装饰,路易十五时期风格的家具陈列于此,还有Goossens金银饰坊打造的水晶吊灯……来自不同时期的风格与设计在这里自由地结合,却碰撞出了现代的氛围。
在腕表与高级珠宝店的中央,带有镀金墙壁的宏伟中庭中,陈列着Johan Creten的青铜艺术作品 “La Borne ”,该作品高近3米,是对芳登广场圆柱的形象化致敬,非凡而壮观。其后,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日光,令人能一瞥专为陈列高级制表而设计的全新空间。
来到腕表与高级珠宝店的后方,在第四个沙龙中则能够感受到更为广阔的视野。一面由Goossens金银饰坊打造的,镶嵌着水晶鹅卵石的镜子反射着金色家具的光芒,其中包括由Ingrid Donat设计的Mica咖啡桌。
沙龙出口的右边,François-Xavier Lalanne打造的铜制作品“Wapiti”被摆放在电梯对面,电梯的内壁上装饰着三件临摹毕加索的作品:《小提琴静物》(Still Life with a Violin ,1912年)、《坐着看报纸的人》(Seated Man Reading a Newspaper ,1912年)、《打着伞看日记的人》(Man with an umbrella reading a journal ,1914年)。
在电梯的右侧,沿着线条简洁、装饰着水晶和镀金青铜矩形的楼梯底部,摆放着由艺术家Joel Morrison创作的当代银亮钢雕塑作品 "Coco Chandelier",这件作品也是特别为腕表与高级珠宝店的重装开幕而创作的。
二楼的栏杆旁有着一个俯瞰腕表与高级珠宝店的绝佳视角。芳登广场的光线从三个落地窗洒进来,照耀着高级制表的非凡作品。
左侧, Farfelus Farfadets的作品“Colonne”与Johan Creten的作品 “New Neurose”相得益彰,这件独特的艺术品由带有金色光泽的釉面砂岩制作而成。在房间的中央,还放置着由Jean-Luc Le Mounier设计的白铜色结合橡木黑的Hamada Low矮桌。
白色或黑色漆面的墙壁与桌子令由金色点缀的座椅和展示柜愈加突出。
该空间的窗帘采用不同的面料打造,塔夫绸的精致和麻布的天然,呈现出迷人的对比。
Peter Dayton的横幅拼贴画诠释了香奈儿女士钟爱的山茶花,为空间增添迷人的变奏魅力。
在私人沙龙中,同样可以看到芳登广场中央圆柱的非凡美景。入口对面的墙壁上,悬挂着名为“Coco in Diamonds”的艺术创作,这是由Vik Muniz用钻石制作的香奈儿女士画像。
墙面除了以镜面与金色斜纹软呢打造而成,还装饰了Sophie Coryndon用24K金箔、木头和复合材料制作的雕塑。而路易十五时期风格的古典书桌、Garrido创作的镀金桌子和镶嵌着珍珠母贝的中式瓷制台灯,则让整个空间的设计更加完整。
沿着楼梯向上,旅程继续。
在楼梯的一旁,放置着艺术家Anthonioz设计的金箔镀金长椅,适合冥想与沉思。在长椅的对面,一对花瓶摆放在带有铸打痕迹的铜制柜台之上,十九世纪明治时期风格的镀金木制荷叶摇曳其中。
在这一层的前厅,展示着一件由品牌传承部永久收藏的臻品珠宝作品。这款来自臻品珠宝N°5系列的55.55项链,主钻为一颗定制切割的55.55克拉、DFL级( IIa型)的无瑕美钻。如今此处成为这件非凡之作的栖身之处,在镜面墙的折射中闪耀着神秘之光。在前厅左侧的墙上,一幅由Ha Chong-Hyun创作的麻布油画与覆盖着金箔的天花板、黑金漆的墙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Vendôme沙龙的四扇窗户搭配米色的丝绸窗帘,透过窗户亦可以看到芳登广场和圆柱的壮丽景观。
右侧, Nicolas de Staël的油画作品“Composition”有着深邃而灵动的纹理,与广场的线条和组成广场的矿石相呼应。这幅画被反射到一个对称放置、长度相等的镜子中,使在空间的人们能够从各个角度欣赏它。哑光的白墙在细巧浮雕设计的烘托下,令光线更加柔和。Voukenas Petrides设计的铜制雕塑扶手椅和Reda Amalou设计的矮桌闪耀着金色的光泽,令整个环境更加完美。在这个华丽空间的中心,摆放着一张黑橡木长桌和浅色拉丝橡木的椅子。
在整个三层楼的空间中,米色、白色、黑色和金色和谐共奏,极简的线条与材质彰显一种克制的奢华。其中一些物品是专为香奈儿打造,例如地毯,其花纹令人想到斜纹软呢,增强了整个空间的舒适、温暖和亲密感。米色调的K金或镀金的青铜点缀着天花板,这些设计仿佛在向香奈儿的珠宝世界致敬。
建筑师Peter Marino的风格被巧妙地呈现于腕表与高级珠宝店中,其痕迹在不同的空间中展现,凸显此处的现代感。
香奈儿专属调香师奥利维耶·波巨则为这个空间创作专属的嗅觉:将浓郁的琥珀香调和鸢尾花的优雅交织在一起。
1932年,香奈儿女士创作了她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钻石珠宝系列“Bijoux de Diamants”,90年后,5月18日星期三,香奈儿的标志性地点芳登广场18号,重装开幕。